从左至右:策展人王将先生、艺术家张孙哲先生、信雅达文化艺术董事长杨肖蓉女士、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副院长王小松先生、信雅达集团董事局主席郭华强先生
4月9日,张孙哲个展『5蕴如幻』以一场多维体验的艺术冥想拉开帷幕。展览展出了艺术家张孙哲于近年创作的40余件绢面设色绘画及数件具有材料拓展性的观念作品。美好家族(同学)俱乐部受美好同学杨肖蓉的邀请,前往三清上艺术中心观展,感受青年艺术家对于当代艺术的多元表达。
开幕式现场,疗愈导师Cathy以“色、受、想、行、识”五蕴为线索,以光影、音钵与气味为媒介,创造出感官的立体体验。在颂钵疗愈与正念冥想中,令现场观众脱离城市的熙熙攘攘,唤醒被遗忘许久的深层觉知,在一呼一吸间,感受内在能量的流动,并引其回归内在、转化心念,实现与宇宙同频共振,与万物互联共生,继而寻觅到“自我”内在的平和,使心灵抵达永恒。伴随着颂钵的泛音,引观者以禅的慧观与定境契入艺术与生活,渐入“五蕴如幻”的绘画场域,使之获得沉浸式的观赏体验,释放与疗愈即刻发生。
图 | 美好同学、信雅达文化艺术董事长 杨肖蓉女士
信雅达文化艺术董事长杨肖蓉女士在开幕致辞时谈道:“冥想是一种深层疗愈,通过冥想我们能切身感悟到世间万物皆幻象,唯一可以守护的是这颗如如不动的心,这恰与展览主题高度契合。‘五蕴如幻’的精神内核颇具东方哲学韵味,而艺术是人类回归自然生命的绝佳路径。艺术家张孙哲是一位高品格的青年才俊,他将创作实践与理论批评有机结合起来予以整体观照,并坚持古为今用、西为中用,不断求新求变。在三清上过往举办的百余场展览中,毋容置疑,张孙哲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机构长期深度合作的艺术家,三清上先后与之合作过六场展览,究其原因,是因为张孙哲与三清上一以贯之的艺术主张不谋而合,即在坚持东方性审美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当代艺术的多元表达,使中国传统艺术语汇既有民族性又兼具世界性。希望诸位可以藉由这场展览,洞见艺术家张孙哲对于时代、自然、社会的哲思与彻悟,同时慰藉被疫情阴霾笼罩的心灵。”
图 | 策展人 王将先生
长期以来,艺术家张孙哲都坚持将架上绘画作为反映视觉文化变迁的前沿阵地,他将消费社会的视觉图像与水墨媒介相结合,重新连接那些被忽略的图像文化内涵,形塑了丰富多元的中国绘画面貌。如策展人王将先生在现场发言时所说:“本场展览呈现了张孙哲40余件近年创作的绢本水墨绘画,这些作品既继承传统,又开拓创新,非常难能可贵。他的作品中充盈着一种‘静穆’的氛围,可以追溯到宋元绘画中的荒寒之气,这是中国传统带给他的影响。另一方面,全球化浪潮带给他的多元艺术资讯,使他的创作颇具当代特征。尤其是他在创作的过程中,运用了数字技术作为绘画的辅助手段,是一种开拓性实验,同时他描绘了诸多能代表当今视觉文化、商业属性的物件,如汽车、电视、游戏机、VR眼镜等,他将这些具有波普意味的题材与水墨媒介结合,为水墨画语言的拓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这延续了20世纪以来中国画改革中融汇中西的新思想。关于五蕴如幻,读过心经的朋友都不会陌生,‘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五蕴在佛教中指的是色、受、想、行、识。禅宗认为人是五蕴和合而成的幻身,五蕴也是人与世界接触的基本方式。在这场展览里,五蕴如幻可以延伸为另一种意义,就是艺术家通过审视现实,强化感受、激发想象、磨练技巧和完善意识来做到下笔成幻,这强调艺术修行,强调艺术的灵性体验。五蕴如幻如同五蕴皆空,指明了这个世界中一切的变动不居,世界的虚空本质。同时,如幻-梦幻本身具有鲜明的审美性,正好邀请大家一起来体验这场美妙的展览。”
图 |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副院长 王小松先生
本次展览的学术主持、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副院长王小松先生在发言时谈道:“张孙哲的作品颇具宋画的韵致。宋画讲求人与自然、人与花鸟、人与人的对话,其追求精神的高远与意境。透过张孙哲的作品,能够感受到他与历史的对话、与当下的对话,其作品中的汽车、VR眼镜等元素,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他在汲取古人优秀艺术传统的同时,能够运用数字化手段进行艺术创作,在数字化的虚拟空间与物理空间的交融之处,张孙哲找到了自己的坐标点,这一点尤为难得。”诚然,在全球化的视觉文化语境下,艺术家张孙哲以全新视角去观照水墨绘画,在运用媒介景观建制主体的历程中,不断深入探究视觉现代性的再语境化创构,以及消费社会下技术革新带来的“身体”复归,并以其个性化的创作表现方法表达其对于社会现实的态度,以不断创新的艺术符号体系为观者带来多元的观物方式和意识革新,以此求得对视觉文化和当代绘画的深度阐释。
图 | 艺术家 张孙哲先生
近年来,艺术家张孙哲坚持以“水墨”这一媒介作为思考的出发点,在传统规定性和当代可能性之间不断博弈互动,深入探索画法的革新、视觉结构的改变,试图构建传统水墨的当代言说方式,力求让计白当黑的“水墨”,在异彩纷呈的图像时代仍葆有丰沛的活力。如张孙哲在开幕式上所言:“本次展览展示了我近年来的绘画创作。水墨一方面由于其文化属性的关系,致使其很难摆脱其固有图式。另一方面,作为创作者,必然期望在艺术创作中能带来一些既包含文化属性又兼具独特视觉的内容。这一难题在我脑海中萦绕多年。直到近些年,我将艺术实践与自身感兴趣的领域相结合,逐步建构出属于自己的绘画体系。”
在被现场观众问及艺术创作中对于数字技术、综合媒材的运用问题时,张孙哲谈道:“这场展览,我在创作前期,运用了多元的数字媒介作为辅助手段,技术始终在推动着绘画的发展,当今时代非常发达,生活中充斥着虚拟图像,其生成的内容环绕在生活的各个场域。我运用数字技术的辅助,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让作品更贴合地表现出消费世界的真实景观。”透过展厅所展出的作品不难发现,张孙哲试图用他的艺术创作对数字时代的人文问题作出回应,以其对于“现实”的体验、记忆与默想中寻找焦点,从流行图像中寻找表述的方式和词汇,从社会学与文化学的角度介入现实,注重观念的表达,试图展现一种数字时代下的诗意,他的诗意既有对视觉文化变迁中水墨实验的“摇旗呐喊”,也有对自然及“自我”等前现代记忆“渐行渐远”的缅怀。
鲍德里亚在其哲学名著《拟像与仿真》中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从生到死,我们是否真的生活在真实的世界之中?而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那句“现实仅仅是一种幻觉, 尽管它是非常持久的幻觉”正是这一问题最好的注脚。相信艺术家张孙哲作品里,那些消融于光影中的水墨、VR眼镜里的虚拟物象,定能突破城市的惯性,令你放慢脚步,想起那些刻在文明历史基因里共通的情感记忆,展期至5月20日,让我们相约三清上,在艺术与冥想的碰撞中,遇见真知,照见五蕴,保持一颗觉知的心去临在和观想,用艺术疗愈生活。
开幕式掠影
关于艺术家
张孙哲,江西鹰潭人。2012 年与2015 年分别获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学士、硕士学位,本科毕业作品获中国美术学院毕业作品展银奖,2020 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获博士学位,现为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博士后。他的创作关注当下的现实景观,试图调用不同途径的虚拟图像资源来表现一种当代语境中的东方气质。他先后在杭州贝尼尼·三清上艺术馆(2016 年)、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2018年)与深圳关山月美术馆(2020 年)举办个人作品展,作品多次参加海内外艺术机构、美术馆和博览会展览。
关于策展人
王将,生于杭州,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与德国莱比锡视觉艺术学院,是中国新一代活跃的当代艺术策展人与艺评人。从2016年至2022年,他已策划70余场机构展览与独立项目,梳理了众多不同代际和类型的艺术实践,其跨度从无名画会中的个案到新世代的潮流。他的近期研究兴趣集中在艺术社会学、神话学与视觉文化。在常规策划工作之外,他是一位拓展策展语法边界的冒险者,并建立出一种新范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