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扎锦绣,布里染斑斓。
当染色遇上融合,当传承遇上温暖,让双手与材料有机对话,让传统与生活共生共融,勾勒出独一无二的美妙与创意。
正如孩子们的童年,充满未知,“布”满惊喜!
01
一场关于染色的讨论
在中四班的区域角里,一滴颜料不小心滴在纸巾上晕染出美丽的图案,一场热火朝天的讨论由此发生。
“我知道了!这就是染色,颜料掉在纸巾上就会染出漂亮的颜色!”
“不光是纸巾,还可以在衣服上染色,我们的衣服颜色也是这么来的。”
“那我们可以自己给衣服染色吗?我想要很多漂亮的颜色~”
一个美丽的小意外让孩子们注意到了衣物染色这个话题,我们从中捕捉到孩子的关注点和兴趣点,通过引导,从而激发起孩子积极探索尝试的强烈愿望。于是,传统扎染活动就由此产生了。
02
初遇扎染
扎染,古称扎缬、绞缬、夹缬和染缬,是中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运用天然草木燃料,用纱、线、绳等工具,对染物进行扎、缝、夹等多种形式组合后进行染色,染色完成后拆线,摊开洗净即可。
扎染秦汉始有之,已有数千年历史,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一直以其独特的美,点缀和美化人民的生活,是众多民间艺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中四班的老师们向孩子们介绍了“扎染”的相关知识,并和孩子们一起查阅资料、观看扎染的视频,让孩子们初步了解扎染。
当孩子们发现,宇航员王亚平阿姨还将扎染带上了空间站,更是对扎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迫不及待地想要去尝试一番。
03
扎染准备时
扎染工具大调查
要想大展身手,首先要搞清楚扎染到底需要用到哪些材料?于是我们的调查小探员们,通过调查表的方式,跟自己的爸爸妈妈们一起探讨并记录。
经过小探员们的调查,,原来生活中有很多常见的物品都可以作为扎染的工具,橡皮筋、夹子、手套、雪糕棒、白色布料、绳子、棉签、剪刀、纽扣……这些毫不起眼的材料,经过一番奇妙的组合,就能“变”出漂亮的扎染布料。
扎染步骤有哪些
通过开展的大调查活动,我们已经了解到了需要的的工具有哪些,但有了工具要怎么使用呢?扎染的步骤又有哪些呢?美丽的花纹到底是如何染出来的呢?
伴着好奇和疑问,老师和孩子们一起通过观看视频和图片,自主学习了“扎染六部曲”。孩子们通过图文表征,将步骤一一画出。
在画的过程中小朋友互相探讨:正确的步骤应该是怎样的、每个步骤最关键的是什么、要画什么来表明,最后,小朋友们用符号语言完美画出了扎染步骤图。
第一步,浸泡。要把布放到装有温水里的水盆面浸泡,拿出来拧干;
第二步,捆扎。把布用绳子、皮筋捆扎起来;
第三步,染色。用染料给自己捆扎的布染上颜色;
第四步,密封。把染布装到密封袋里面密封起来;
第五步,清洗。解开绳子、皮筋,清洗染布;
最后一步,晾晒。把清洗干净的染布进行晾晒。
扎染材料搜集中
有了工具和步骤,只差一块布料就能玩转扎染了。为了满足幼儿的活动需要,支持幼儿大胆的想法与创造,我们向家长发放了扎染活动的倡议书,希望利用家长资源一起来收集扎染材料。
家长们都纷纷表示赞同并给予了最大的支持,为小朋友们搜集了一些家里闲置的白色布料、衣服等。
万事俱备,那么,在染的过程中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一起来看看吧!
04
扎染进行时
扎染初体验
终于到了动手的时刻,小朋友们对于“染”跃跃欲试。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初体验了颜料滴在布料上的反应。
初次的操作是随意而又释放的。随着孩子们跃跃欲试的心情出发,寻找班级中仅有的材料,亲身操作,直接感知颜料与布料碰撞后的魅力。在操作过程中自我体验染色的美,积累自身经验、丰富审美情趣。
瞧,我们第一次的成果,是不是有几分趣味呢?
再次尝试
在第一次体验中,孩子们都遇到了一个问题:皮筋扎得不够紧,这导致扎染的花样不是特别清晰。该这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有小朋友提出了建议,可以用尼龙扎带进行尝试,一穿一拉间,布料被勒得紧紧的。
这一次尝试,我们采用了不同造型的捆扎方式,有正方形、三角形、中心对折、还可以卷起来……不同的捆扎方法所创造的图案各不相同,小朋友们发挥想象力大胆创造,欢声笑语洋溢着整个教室。
打开捆绑的皮筋那一刹那,声声赞叹脱口而出。“哇,真漂亮!”“快看看我的真好看!”大家你看看我的,我看看你的,每块布各有各的风格,各有各的特点,这就是扎染的魅力之处。
孩子们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染出了深深浅浅的花纹,每一块布都有着不同的变化,一幅幅灵动的作品展现了孩子们的奇思妙想。
不仅如此,孩子们还用巧手,将扎染变成了各式各样的作品,快来瞧瞧看吧!
在这场与扎染的美丽邂逅中,从陌生、新奇到喜欢、投入,一方素布、几滴染料也能带来数不尽的欢喜。在寻找、调查、讨论中,我们初次相遇,在体验、操作、探索中我们相知相识。我们共同探索扎染的玩法和用处,于游戏中感受它们的意义和乐趣。
希望“扎染”的课程在孩子们的心中播撒下一颗“美”的种子,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继续寻找“扎染”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