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有这样一群人,在孩子们的一日生活中,都有着她们忙碌的身影。在孩子的快乐成长中,她们扮演着照顾者、教育者等多种角色,用爱心、耐心、细心,呵护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她们是教师团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保育员。
美好慧承幼儿园保育老师 吕香琴
保教于细
在无声中呵护幼儿成长
保育工作其实存在于幼儿生活的点点滴滴、时时处处。
当幼儿园被第一缕阳光唤醒,吕老师就开始了孩子们的一日生活的准备工作。开窗通风、标准化流程的清洁消毒教室、盥洗室、教玩具和环境……使孩子在卫生舒适的环境中健康成长,为幼儿营造通风、干净、温馨的学习环境。
环境的清洁消毒看似简单,实际上但需要细致和技巧,要求保育员们按正确的消毒步骤、适当的擦拭力度、清水毛巾及消毒毛巾的干湿适宜等要求进行操作。
吕老师严格遵守“一清二消三清”的要诀,由左至右Z字形擦拭桌面,不花擦、不漏擦,最后消毒课桌的四周,不放过任何边边角角,一张桌子三条毛巾,确保消毒到位。
天气渐渐炎热了起来,孩子们追逐玩耍时免不了出现细汗,因此每位幼儿都有自己专属的小汗巾。每次户外活动,吕老师便耐心地给孩子们垫好汗巾,运动后及时更换干爽的汗巾,擦去额头、脸颊的细汗,组织幼儿小口喝水,以免幼儿出汗着凉,或出现中暑缺水等症状。
幼儿餐点活动是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最基本的环节之一。餐前十分钟,吕老师会再次消毒餐桌,确保用餐环境的干净整洁。用餐过程中,她仔细观察幼儿进餐情况,对个别特殊幼儿进行特别照顾。
午餐后,就是她的大扫除时间了,收拾厨余垃圾,送碗筷,对桌面、地面、进行全面消毒打扫,不放过任何一个卫生死角。
正是她耐心、细心、全心的付出,为孩子们的安全和健康筑起了一道道坚实的屏障,让孩子们在幼儿园可以无忧无虑地生活、游戏、成长。
育幼于心
从细微处注重习惯养成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事情,应当让他自己做。”保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幼儿自理能力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喝水、如厕、洗手、进餐……吕老师将习惯的养成贯穿于一日活动的各环节中,为幼儿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创设良好的氛围,在实践中促进幼儿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的发展。
在晨间活动时,她提前拿好器械,帮助老师做好活动准备,并带着孩子们一起做热身,做好指导锻炼工作。
食用餐点时,她帮助、提醒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坐姿和进餐习惯,培养幼儿学会咀嚼,不挑食,知道将杂物放在中间空碗中,不乱丢厨余垃圾。
餐前便后,她引导幼儿用七步洗手法仔细清洁小手,使用流动水洗手,按顺序或分组盥洗,指导幼儿用自己的毛巾擦手,提醒养成幼儿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幼儿良好的睡眠习惯的形成,直接影响着幼儿的身体发育和健康成长。午睡前,吕老师都会帮幼儿准备好床铺,调节好室温光线,营造温馨午睡环境;午睡时,她时不时观察幼儿午睡情况,纠正幼儿不良睡姿,为蹬被子的幼儿盖好被子。
从小班到大班,翻开幼儿的成长记录册,孩子们从尝试照顾自己到学会照顾自己再到乐于帮助他人;从学习叠简单衣服、挂衣服到学会铺床、叠被子,每一道忙碌的小身影都是孩子们成长的光荣见证。
多思多研
共同助力幼儿成长
虽在保育员的岗位上,她却是老师的不可缺少的最强助手。
当老师教学准备工作繁忙时,她总会主动帮助,或帮忙做教具,或给孩子讲故事、念儿歌、学手指游戏;当孩子上课操作遇到困难时,耐心地帮助有需要的幼儿,及时向教师反馈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及疑惑,协助老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她相信团队合作的力量,通过与其他老师的密切合作,她们可以共同创造一个充满爱和关怀的学习环境。
储备丰富的保育知识,是保育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从幼儿园一日工作流程、班级日常消毒到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特发意外伤病的处理等保健常识,吕老师不断学习、增加保育知识储备,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她还不忘巩固自己的专业,利用闲余时间,她也会阅读一些育儿书籍,从中了解现阶段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相应的教育策略,更加深入地了解幼儿,帮助幼儿建立信任感和安全感。
保育工作平凡又琐碎,然而在这平凡琐碎中,藏着吕香琴老师对幼儿深深的爱。一晃三年时光,离别之际即将到来,她希望每一位幼儿都能在今后的旅途中,勇敢前行,拥抱彩色人生!